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方案印发 利剑出鞘“1 6”组合拳攻坚大气污染|行业动态|源和环保-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官网登录
生意社09月12日讯
花费了近5个月的时间,派出大气污染防治28个督查组,环保部的深度调查近日终于有了结果。
环保部近日发布消息称,经过检查,28市存在环境违法违规问题企业22832家,涉气散、乱、污7180家。无污染治理设施,废弃直排超过4000家,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企业2480家,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企业2016家,涉嫌自动检测弄虚作假企业4个,涉嫌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问题企业3310个。
从这一组数据来看,我国部分城市及周边的大气环境形势并不乐观,而“散、乱、污”等企业治污不到位的现象仍然突出。事实上,进入9月份的第一天,北京市的pm2.5`(细颗粒物)浓度达到137微克/立方米,部分区域达到重度污染,超过200微克/立方米,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旧严峻。
为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日前,环境保护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和北京、河北、天津、山东、山西、河南等六省市人民政府公布了“1 6”的治理秋冬大气污染组合拳方案,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及6个配套方案。
《方案》的印发,一方面意味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迎来新一轮环保督查风暴;另一方面,督查风暴下,不仅对大气污染治理起到改善空气质量,对于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也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深圳市固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长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方案》是依据秋冬季温差、气压、风速、空气动力学常识,重点结合大气污染和雾霾形成因素,理论与成因相结合措施性量化治理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工作。因此,该《方案》能有效降低区域性秋冬季大气污染。
治理大气污染首提双降15%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环境保护所做的承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环保部要求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 26”城市pm2.5平均浓度总体平均要下降15%,重污染天数要下降15%。而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从9月1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第11轮次强化督查正式启动。根据《方案》,强化督查统一安排,强化督查将共安排15个轮次210天,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需要指出的是,《方案》是首次针对秋冬季“量身定做”的专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的政策,意在改善秋冬季空气质量,减少重污染天气。
记者注意到,除了各个城市确定了环保双降指标外,整个《方案》中还有一大突破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双保险”。据记者了解,首次提出双降指标“加强版”的背后则是提出了量化问责概念。该问责机制是对污染物浓度不降反升、空气质量恶化,将问责正副县长、正副区长、正副市长及市委书记。
国家环保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表示,量化问责关注的重点是县区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落实情况,同时延伸到地市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的落实情况,不允许应付,不允许懈怠,不允许不作为乱作为。“你不干活,可能就会摊上事情,只要你不落实责任,就会被问责。”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虽然制定环保量化目标很有必要。但是,其目标也不能一刀砍,如果一刀砍也会很危险。因为对于很多城市来说,污染并不是城市本身的问题,而是周边的问题。
林伯强向记者举例说,以北京为例,北京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几乎不存在了,那么为什么北京还说有污染呢?其实,污染源是来自周边地区,包括河边、山西等地方的污染排放所造成。
据记者了解,在以往的整治环境污染的行动中,今年就冬季治理大气污染的力度将更加猛烈。据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勇对外表示,大家可能觉得前期的力度已经很大了,到了秋冬季,督查力度会更大。现在已经调集了5600人在前方督查,目前环保部正在抽调一批监测人员,马上“上前方”,抽测大企业排放是否超标。此外,还要抽调一批“特别工作组”,将对重点地区进行重点突击。
在环保“高压”下,今年秋冬季的污染形势如何呢?高长臣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追求经济建设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当初部分地方政府缺乏对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估意识,继而一些地方性污染企业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因此,《方案》的落实、执行、实施与监督管理体现在多个环节上,重点要看地方政府对《方案》的认识程度和执行实施的力度。
散煤治理成关键
据相关数据显示,工业排放是中国大气污染的第一大排放源,目前,工业排放是中国so2、氮氧化物(nox)、一次细颗粒物(pm2.5)及vocs的第一大排放源,民用排放是一次pm2.5的重要排放源,交通源是nox和vocs的重要排放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工业排放中的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国90%,烟尘占85%,而氮氧化物占70%,在这些污染物中,挥发性污染物均来自工业污染。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方案》涉及强化督查、巡查、专项督查等六个配套方案。其中,“2 26”城市将实施更加严格的措施,包括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方面共11大项、32个小项措施。其中,秋冬季节减排的重点领域是“两散”(即散煤和散乱污治理)。
值得一提的是,pm2.5,指的是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而pm2.5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转化而成,而这些气体污染物往往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的燃烧造成的。
日前,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大气污染物减排任务量是去年的两倍多,将近三倍。在执行力方面,去年执行力不像今年压迫式的执行力,所以,我相信今年的减排量是非常大的。
生意社能源行业分析师何杭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到冬天,煤炭燃烧仍是家庭取暖和能源供应的主要方式。另外,柴油汽车、卡车以及排放物中的杂质导致空气中存在大量颗粒物。
“实现双降目标,改善空气质量,散煤治理非常重要。”林伯强说,一到冬天,雾霾就特别严重,雾霾严重的原因或许也与气候有关联。但主要的原因还是跟散煤取暖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能把散煤转换成电是破解散煤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那么,散煤真的是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吗?稍早之前的一次讨论雾霾的座谈会上,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给出了一组数据:“散煤燃烧没有任何环保措施,1吨散煤直接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是同等质量电煤10倍以上。”
“如果说,煤炭是导致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对于这种说法我个人并不完全认同,我们不能把当今的大气污染完全归过于煤炭行业。”高长臣认为,早在七八十年代,京津冀周边地区各大钢铁企业应用的燃料完全是煤炭,可以说到处都是大烟囱,还没有应用现在的脱硫、脱销、消烟、降尘技术,飞灰和烟气对大气也确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但雾霾是大气严重污染的表象,只是在最近几年才形成。应该全面了解和认识大气污染的成因所在,不能对哪一个污染源以点带面扩大化导致决策层误判,造成大气污染整治工作不全面而降低治理成果。
大气治理压力仍存
稍早之前,在一次环保峰会上,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曾表示,几乎所有与大气污染物有关的指标的排放包括二氧化碳在全世界都是第一,目前,我国的大气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曾在一次公开会议上表示,当前的大气污染防治还存在着重末端治理,轻源头控制和清洁生产等“短板”。“十二五”特别是“大气十条”实施以来,雾霾治理“攻坚战”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入秋以来,以京津冀地区为典型的雾霾天气仍在持续,当前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存在诸多“短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当前环保部实行的“利剑行动”,也引起了部分业内人士的担忧。
林伯强认为,与环保沾边的企业其实多数企业处于“环保边缘”,环保督查在短期内的确对一些城市及周边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如果环保督查组走了,那么,这些处于“环保边缘”的企业是否还会在开工呢?
何杭生也认为,在诸多高耗能、高污染例如钢铁、焦化等行业因利润较高,会不会在环保风暴下还会出现个别企业顶风作案?如果真出现“猫捉老鼠”的游戏,那么,此次《方案》就会大打折扣。
林伯强建议,在治理污染方面,光靠环保督查还是不行,还需要从制度建设出发,提高环保门槛,加大环保处罚力度才是长久之计。
“控制大气污染还要从源头抓起。”何杭生说,源头治理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控制污染源,也就是目前的环保整顿和生产脱离等方面。因此,监管层要实施严格、强硬的处罚力度,不能让企业有机可乘。对于环保达标和污染企业转型绿色的企业,也要宣传与奖励,这样奖惩一体,才会使市场信服,社会信服,让环保工作平台化、大众化、公开化。
高长臣表示,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建立长期治理和监督管理长效机制,避免地方职能部门误读方案的中心思想和目的。在《方案》执行过程中走过场搞地方保护主义,更不能趁机掩盖过去的不作为而利用方案实施过程乱作为。
同时,高长臣建议,监管层应通过不同渠道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在真正领会国家对大气污染防治方案中心思想的同时,能兼顾国家能源现状、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并能积极配合国家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
(文章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